從劇場走向公園,戲劇IP破壁生長

戲劇廠牌“一臺好戲”走出亞洲大廈,在上海文化廣場舉辦4場GALA音樂會和為期5天的線下大型游園會,一大片露天綠地被一股熱烈的戲劇能量激活。 (主辦方供圖)
■本報實習生 祝子楊 記者 王筱麗
音樂劇中的主角剛“掉落”在布魯克林大橋的場景中,人群立刻如潮水般涌來,將這個臨時形成的“舞臺”圍得水泄不通。不遠處,射擊游戲的“砰”“砰”聲與快閃舞臺飄來的歌聲交織。一轉(zhuǎn)身,以往只能在舞臺上見到的演員卻在觸手可及的距離與你揮手……連日來,復興中路(茂名路與陜西南路之間)大片露天綠地被一股熱烈的戲劇能量激活。上海知名戲劇廠牌走出亞洲大廈,攜手上海文化廣場打造的首屆“一臺好戲嘉年華”活動在這里舉行。
在甜甜的桂花香里,“看劇人”聚在一起,交流、游戲、聽歌、消費,一不小心就成為了“劇中人”。在這場秋日嘉年華中,戲劇不再局限于舞臺,它化作可互動的游戲、可佩戴的飾品、可觸碰的黃玫瑰,以及每一位戲劇愛好者臉上的笑容。“一臺好戲”副總經(jīng)理袁齊告訴記者,這場戲劇嘉年華是首次由單一戲劇廠牌將劇目IP進行深度實體化轉(zhuǎn)化的創(chuàng)新實踐。從劇場走向草坪,戲劇通過“新玩法”激活申城的文旅“新生態(tài)”。
IP融合,構建沉浸式戲劇宇宙
在由《阿波羅尼亞》《桑塔露琪亞》等經(jīng)典劇目IP衍生的主題園區(qū)內(nèi),記者看到“拳王爭霸賽”“哈德遜釣魚大賽”等互動游戲前排起長龍。這些游戲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劇情的實體化延伸。“觀眾并不是單純的在玩游戲,其實是在跟劇中的人物對話。”袁齊這樣闡釋游戲的設計內(nèi)核。例如,“拳王爭霸賽”對應劇中女子拳擊冠軍Botti的故事線,而“哈德遜釣魚大賽”則巧妙還原了“與魚同眠”的經(jīng)典橋段。這種深度綁定,讓游客的每一個互動行為都成為劇情的一部分。
在小意大利桑樹街風情區(qū),大二學生許陌岑正專注地擺弄著游戲機。“這和舞臺上的一模一樣!”她興奮地說。一個月前,許陌岑剛剛“入坑”了“一臺好戲”,連刷了廠牌的代表作——《阿波羅尼亞》《桑塔露琪亞》。得知有嘉年華活動后,她立刻決定在周末趕來一睹為快。“嘉年華把戲劇元素融入到現(xiàn)場,讓我們觀眾特別有代入感,感覺打破了第四堵墻。”這種“打破次元壁”的沉浸感,正是嘉年華希望實現(xiàn)的目標——讓戲劇從一個被觀看的對象,轉(zhuǎn)變?yōu)橐粋€可以走入、觸摸并與之互動的平行世界。
逛集市,也看演出
前一秒還走在1930年代的紐約街頭喝上一杯,下一秒就能夠來到閩南風情的度假圣地“旦旦島”求個好運簽。記者看到,嘉年華中由戲劇IP衍生的消費活力也相當踴躍。花攤攤主“十六”告訴記者,粉絲們幾乎只認準黃玫瑰。原來,黃玫瑰是爆火全國的熱門劇目《桑塔露琪亞》中至關重要的情感信物。粉絲們通過購買這一象征物,完成了一次從現(xiàn)實到劇情的“打卡”與情感投射。
在主題園區(qū)中,50余家戲劇品牌應邀而來,與“一出好戲”共同設立文化市集,讓游客能擁有一站式文化休閑體驗。項鏈、耳環(huán)、戒指……精巧的飾品吸引了不少“音樂劇女孩”駐足。重慶古著設計品牌“DEARX”攤主星月坦率表示,此次來擺攤是基于雙方在“文藝”和“設計”審美上的共鳴,以及戲劇IP所聚集的受眾與自身品牌客群的高度一致性。
在巨大的轉(zhuǎn)盤前,音樂劇發(fā)燒友旺卡正和朋友們擺著各種姿勢拍照打卡,“規(guī)模這么大、氛圍這么好的游園會還是第一次參加”。“當天買票當天進的游客不在少數(shù)。”袁齊透露,這也與“一臺好戲”選擇在公共空間舉辦的“破圈”初衷不謀而合,“這不僅是場圈內(nèi)聚會,更希望它是面向公眾的大型文化產(chǎn)品。”小游戲中,一等獎被設置為音樂劇門票,讓潛在的新觀眾“中到門票,就會去看看演出”。
探索如何將戲劇IP的情感價值轉(zhuǎn)化為多維消費體驗,是這類嘉年華活動的初心和努力方向。正如袁齊所期待的:“如果說《阿波羅尼亞》這樣的環(huán)境式戲劇,是我們嘗試打破觀演關系的第一步,那下一步,便希望劇目的IP世界觀融入現(xiàn)實生活的各個消費場景。”未來,“一臺好戲”將繼續(xù)探索戲劇IP賦能線下空間的無限可能。“它可以在草坪、沙灘、濱江步道或商業(yè)綜合體中被打碎重組。”
市集燈光未熄,劇場內(nèi)的聚光燈已經(jīng)亮起。匯聚27位音樂劇明星演員的“相親相愛一家人”GALA音樂會在文化廣場連唱四場。《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》《親愛的》《桑塔露琪亞》中的熱門曲目經(jīng)全新編排后演繹。當游客們涌進劇場,生活與劇情、公園與舞臺,其中的邊界已經(jīng)消融不見。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